在路上
高一(2)班 紀(jì)曉瀾
每個人都在路上。每個人都在尋找心靈歸屬的路上,每個人的靈魂,都永遠(yuǎn)在路上。
這條路,是屬于你自己的。一盞清茶,茗茗幽香,一壺醇酒,悠悠醉人。曠遠(yuǎn)的江邊,一葉孤舟,一輪明月,一陣清風(fēng),一切都是生活最淳樸最原始的一面。他一直在追尋人心最初最淳樸最原始的一面的路上。在他心中,人性的本真一直在召喚著他,他不斷地想在這個喧囂浮華,燈紅酒綠的世界中找到人心最開始的那種美好純素,那種生活的最自然最樸素的美。對于他來說,他的家,便是《邊城》中那個世外桃源,規(guī)避了一切的世俗勢利,那么美那么純,他也不期望有多少人理解他選擇的這條路,他帶著自己美好的心愿,執(zhí)著的一路走下去。這條路,是茫茫的。茫茫的,無邊無際的西伯利亞。聶赫留朵夫孤身一人,在這條望不到盡頭的路上奮力探索著,思考著人性的救贖與復(fù)活。人生而有罪,而這種罪如何才能贖回;人生而有錯,而這些錯如何才能彌補(bǔ)。大千世界中,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清人性的丑與美,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對自己即將泯滅的人性的復(fù)活?聶赫留朵夫走上了一條對自己的“復(fù)活”的道路,義無反顧的;即使這條路上不僅僅只有荊棘,他依舊在茫茫沙塵中找到那個最初的自己,讓自己重生。我想,這也正是托爾斯泰所在追尋的——究竟如何在這個腐朽與光明同存的世界中找到那一絲人性的光輝。而這條路,即使在如今,也不是“艱難”二字可涵蓋的。
這條路,是無窮無盡的。背上行囊,行走于斷垣殘壁之間,觸摸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。余秋雨在尋找歷史的真諦,思考萬物的存亡。一個人的生與死,一個國家的興與衰,背后又有多少難以言喻的痛與傷。余秋雨在這條路上努力前進(jìn)著,他渴望能找到古老文化背后的故事。歷史是寧靜而又喧鬧的,正如其所說,千年只在一嘆之間。這種看透世間萬物,看清歷史后的淡然心境,又有多少人能追尋到?哪怕再給我們一千年,我們也永遠(yuǎn)只能在這條路上跋涉,永遠(yuǎn)觸不及終點……
路,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。
只是——身體和靈魂,總有一個在路上。
周成老師點評:
在路上,只要出發(fā)就一直在路上,不管是身體抑或是靈魂。但大千世界,眾生各相:有如沈從文般執(zhí)著建造供奉“人性”的希臘小廟;有如托爾斯泰般苦心追尋“人性”的光輝;也有如余秋雨般盡心演繹古老文化背后的故事。